近日,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開啟??疾礻牬畛恕把?”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在北冰洋楚科奇海上行進時,遭遇到越來越多的浮冰。
總臺央視記者王楠:自從進入北極圈以后,“雪龍2”號極地科考破冰船遇到的浮冰就越來越多,戶外溫度也降到了1攝氏度,隨著船不斷破冰航行,可以明顯感受到船身的顛簸。
“雪龍2”號船長肖志民:我們進了浮冰區(qū)之后,能見度是特別差的,這樣對我們的航速是有制約的。只能是手動去操作,把安全的航速控制在8到9節(jié)(海里/小時)。
(相關資料圖)
“雪龍2”號除了進入北極圈的第一天是晴天外,此后海霧一直持續(xù)不斷。
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首席科學家助理 孫虎林:夏季海霧頻發(fā),這是北冰洋相對南極來講,最主要的一個特點。
抵達首個作業(yè)區(qū)
科考作業(yè)全面開啟
目前,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已抵達北冰洋楚科奇海上的第一個作業(yè)區(qū)域,科考作業(yè)全面開啟。
總臺央視記者王楠:科考隊員們已經在按作業(yè)順序開展相關大洋科考調查。從現在起,隊員們將開始數十日24小時連續(xù)科考作業(yè)。
在“雪龍2”號的9層甲板,大氣環(huán)境組的科考隊員們正在為氣象探空氣球充氣,這個氣球將攜帶無線電探空儀,飛到兩三萬米的高空,探測大氣自下而上的溫度、濕度、氣壓、風向、風速等數據。
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大洋隊大氣環(huán)境組組長祁威:主要是獲取北冰洋從近地表到對流層和平流層,甚至平流層中層的垂直物理廓線的數據,應用到數值預報、實況分析和天氣和氣候過程的研究,提高我國對北極地區(qū)的氣象預報水平。
此外,多參數海洋觀測系統(tǒng)、垂直拖網、海洋光學等科考設備先后下放,對北冰洋的水體環(huán)境、生物生態(tài)等方面進行科考調查。據了解,本站位作業(yè)共涉及停船、動船作業(yè)共10項內容。
總臺央視記者 王楠:雖然現在天色還是大亮,但實際上已經是半夜12點多,目前第一站作業(yè)已經接近尾聲。
據介紹,科考隊員們將兩班倒進行24小時不間斷作業(yè),除了常規(guī)調查項目外,還將采取水下機器人、無人機觀測等方式進行科學考察。
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領隊王金輝:這個航次,我們支撐了國際合作任務,中俄和中泰的國際合作,中國和泰國在北冰洋是首次開展國際合作。
拖網作業(yè) 去海底“拆盲盒”
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在北冰洋楚科奇海的第一站作業(yè)中,有一項內容非常有意思,就是拖網,這項科考作業(yè)也被隊員們笑稱為“拆盲盒”。
拖網作業(yè)就是把網下放到海里,拖行一段時間,看看能打撈上來什么,以此來分析海里的生物多樣性情況??瓶缄爢T介紹,這里有環(huán)節(jié)動物、軟體動物、腔腸動物等等,像這個粉色的被隊員們戲稱為“蹄髈”的生物,實際上是一個???,就屬于腔腸動物。
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隊員 劉坤:這個是北極特有的,北極筐蛇尾。這個是北極陸架區(qū)這邊常見的一種海星,叫泥海星。
而這次打撈上來的,要數這種長長的海洋動物數量最多。
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隊員劉坤:這是傘狀的海鰓,南極也有同一個屬的。所以這個問題回去可以好好做一下研究。這是動物,但是它的桿確實跟植物相似,外面有一層膜包著,生長的時候,這個在海底,這個在上面,長得很長的那種。我們抓到最長的在這邊,有兩三米,三四米這么高。
來源:央視新聞
下一篇:最后一頁
伴隨暑期來臨,蕪湖市2023年暑期校外培訓治理及“監(jiān)管護苗”專項行動于
華為云發(fā)布盤古大模型3 0:不作詩、只做事
第一局TES前期占據小優(yōu),但在中后期團戰(zhàn)不敵OMG,Able卡莎在后期團戰(zhàn)更
南都訊7月7日,據國家金融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官網消息,中國農業(yè)銀行青島即墨
雷遞網樂天7月7日螞蟻集團今日回應稱,自2020年以來,螞蟻集團在金融管
X 關閉
X 關閉